桃園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歷年的發展與轉型
101年:成立於介壽國中,主要任務為規劃原住民高中民族教育課程。
102年:成立「族語教師工作坊」
103年:推動三一教學法融入族語教學
104年:培訓民族教育講師 (提供48門各族技藝課程)
105年:成立「原住民社區工作坊」(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)
106年:推動民族教育「人才培訓工作坊」
107年:編輯十二年國教課綱原住民族教育跨域教材
108年:推動三一教學法至原住民重點學校
109年:因應教育部政策,原資中心位址由介壽國中移至僑愛國小,計畫對象也
由服務國中端,向下往國小教育札根及向上推展至高中領域。
110年:遠距教學擴大服務、開發族語繪本、開發阿美族、泰雅族學習桌遊
111上半年及 111 學年度:遠距教學持續服務、開發阿美族、薩奇萊雅族、卑南族、賽德克語繪本、 開發阿美族學習桌遊
112 學年度:遠距教學持續服務、開發 4 套紙本桌遊(排灣、卑南、布農、太魯閣)、編印阿美泰雅歌謠本。
113 學年度:遠距教學持續服務、推廣上一學年度開發之紙本桌遊、編印排灣布農歌謠本。
組織架構
一、配合研發推動民族教育所需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內涵。
二、規劃本市原住民族教育課程、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。
三、建立本市原住民重點學校課程跨域合作模式。
四、觀察族語使用人口發展趨勢研擬最佳師資培訓策略。
五、整合公部門及民間資源,解決原住民族教育困境。
六、發展數位教育平台媒合、善用及推廣教育資源。
七、建立原住民學生一般教育之課業輔導機制。
八、辦理原住民族語遠距教學計畫。
零、原教中心(僑愛國小)
一、師資培訓組(幸福國小)
1.研擬師資培訓策略。
2.培養一般教育各領域之課業輔導師資。
3.培養民族教育(含族語教學)素養之師資。
4.培養十二年國教跨域統整之師資。
5.培養整合各項教育資源之企劃人才。
二、課程暨教學組(八德國中)
1.研發符合原住民族學生學習需求之教材。
2.轉化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課程及教材。
3.發展符合原住民族學生需求之各種民族教育課程。
4.協助原住民重點學校發展學校本位課程。
5.定期舉辦原住民族教育專家學者論壇或諮詢會議。
6.研發有效提升原住民族學生學習力之學習模式。
7.研發適合原住民族學生差異化及個別化之課業輔導方式。
8.發掘及培養原住民族學生多元智能。
9.建立都會區原住民族實驗教育模式。
10.推廣及示範創新教學模式。